企稳回升!三季度GDP公布在即,有专家预计增速或为5.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经济 第三季度 企稳回升!三季度GDP公布在即,有专家预计增速或为5.3%

企稳回升!三季度GDP公布在即,有专家预计增速或为5.3%

2023-08-21 0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三季度GDP以及9月份重要经济数据。

10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出席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从目前掌握情况看,中国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的表现依然突出。

近日,时代财经采访多位专家以及综合各大券商的分析,预计三季度GDP经济增速在3.3~4.2%,与二季度(0.4%)的经济增速相比有较大提升。

“从前一段时间的工业增加值以及最灵敏的PMI已经回到了枯荣线以上看,三季度的GDP增速肯定会出现明显的回升。”10月17日,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称,根据兴业银行宏观团队测算,第三季度GDP同比可能在3.7%左右,较上季度提高3.3百分点。

在采访的众多专家中,光大银行(601818)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最为乐观,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3%左右。

周茂华认为他对三季度GDP预期相对于市场有点高,主要是基于去年基数效应,三季度国内经济活动逐月增强,再加上,国内出台增量接续政策组合拳效果逐步释放,内需动能明显扩大。

在记者会上,谈及中国经济形势的问题时,赵辰昕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困难和挑战,但更充满机遇。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潜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就业形势与经济运行紧密相关,赵辰昕在记者会上提到,“我们的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与全球通胀高企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7月下降0.1个百分点。16至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7%,比7月下降1.2个百分点。

周茂华预计9月的就业市场将明显改善,主要是三季度散点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活动持续回暖,纾困助企政策效果显现,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制造业、服务业活动在三季度持续增强,有望带动就业明显改善。

浙商证券宏观团队在研报指出,预计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8月进一步回落,就业形势整体平稳。9月经济延续弱修复态势,行业开工率稳中有升,且9月全国疫情较8月相对收敛,用工需求进一步恢复。另外,青年失业率压力最大时间窗口已过,预计16-24岁人口失业率进一步回落。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还注意到,9月官方制造业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标回升0.1个百分点至49.0%,但非制造业从业人员则下降了0.2个百分点至46.6%,非制造业就业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相对于年初两会所提出的就业目标,现在的失业率的指标也已经回落到了警戒线以下,只是还有一些结构性的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如一些服务业领域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恢复。”鲁政委对时代财经指出。

对于就业,鲁政委持乐观态度,他表示,过去三年里,一方面,防疫政策在不断优化,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疫情认识的深入,消费的行为与经济行为越来越趋于正常。疫情对于经济的扰动和过去相比,也在不断的减弱。

中国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当中,由于国外经济衰退的担忧蔓延,出口成为一大变数。

德邦证券宏观研究指出,三季度开始,内外需求开始切换,外需衰退带动出口下行。王静文也预计三季度出口应该是渐进回落态势,“9月份增速预计会慢于8月份。出口的限制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价格指数回落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

兴业银行宏观团队在研报指出,预计9月出口同比增8.2%,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9月新出口订单较前月回落1.1个百分点,折射海外需求下行压力下,订单承压或使得出口数量对出口同比的拖累幅度扩大。综合来看,在国内供给约束缓解及海外需求回落的拉锯下,9月出口同比或较上月小幅抬升。

“从同比增速的角度来讲,相比上半年,第三季度的出口增速应该是有所放慢,但第三季度的增速仍然保持一个不错的正增长。”鲁政委进一步指出,增长最主要是因为我们坚持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单循环,也不是内循环,而是双循环。

鲁政委称,中国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能够满足全球的需求。在鲁政委看来,最重要的是,中国在保障体系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有充分的粮食保障、能源保障、原材料保障等。这些保障的来源是多元化的,是国际国内的两个资源互补。

“在全球的高通胀时,我国PPI和CPI同比都比较低,这构成了我们最重要的优势。”鲁政委解释道。

赵辰昕在记者会上还提到,我们注意到外界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误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洪涛教授10月17日对时代财经表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高,贡献大,不可能再重新搞自给自足,“一是,我国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二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水平较高。”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